最近帮朋友处理跨境贸易结算时,她盯着汇率屏突然问我:“都说美元一家独大,可这几年人民币、欧元动静不小,现在到底谁更‘硬’?”说实话,每次看到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占到40%以上的份额,我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——但2025年的货币江湖,暗流比表面汹涌多了。
▍美元还是老大,可裂缝藏不住了
上个月一家深圳科技公司向我吐槽:他们出口巴西的订单,对方坚持用人民币付款的比例从去年20%蹿到35%。这可不是孤例!虽然美元目前仍以42.63%的支付份额稳坐头把交椅,但新兴市场的“去美元化”小动作越来越频繁。尤其阿根廷、巴基斯坦这些国家,疫情期间甚至闹过“美元荒”,现在都偷偷增持其他货币当保险。
▍人民币的逆袭,比预期更猛
记得2016年人民币刚进SDR货币篮子那会儿,很多人觉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。但去年在迪拜参展时,一个沙特供应商的话点醒我:“现在我们收人民币比欧元还痛快。”数据印证了他的说法:人民币支付份额3.2%创历史新高,全球1900多家金融机构接入了人民币结算系统。特别是东南亚的橡胶、芯片贸易,用人民币直接结算省了至少2%汇兑损耗,中小厂商最吃这套。
▍欧元和英镑:一个憋屈,一个悬乎
欧元区今年挺憋屈的。明明占着第二大支付货币的位置(34.5%份额),但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让企业持欧元的信心打折。我认识的一家德国医疗器械商,去年起把20%流动资金换成了瑞士法郎——他们财务总监的原话是:“法郎比黄金稳当”。
英镑更悬。脱欧后支付份额卡在6.45%,贝莱德去年还预警可能爆发“英镑危机”。但有意思的是,伦敦金融城的朋友说中东资本最近狂买英国商业地产,硬生生托住了英镑汇率,这波操盘属实魔幻。
▍2025年真正值得盯的黑马
加元:大宗商品涨价让它成了“闷声发财”典型,尤其木材、原油交易圈里加元结算比例涨了五成;
澳元:设计带透明窗口的塑料钞挺酷,但真正厉害的是它绑定了亚太铁矿石贸易链,中国钢厂采购时用它结算能省不少事;
新加坡元:东南亚科技创投圈的新宠,最近10家跨境风投基金里有7家接受新元注资,灵活度碾压美元基金。
▍给普通人的实操建议
如果你正打算做跨境生意,我个人建议别把所有筹码押在单一货币上。去年帮杭州某服装厂做财务规划,让他们把收账款拆成美元(50%)、人民币(30%)、澳元(20%),今年澳矿采购价波动时,澳元账户直接对冲了汇率损失——老板现在逢人就夸这招“保命”。
货币江湖没有永恒霸主,但看清水流方向的人总能少呛几口水。下次换汇前,不妨先查查SWIFT那份最新月报(官网就能下),比听专家预测靠谱多了。大概先这样,有具体问题欢迎来聊聊你的观察!